第一百四十四章 小池無大浪(三)
關燈
小
中
大
重中之重的移民運輸工作一直持續到第二年4月中下旬才宣告結束,這個時候,忙活了幾個月的蒸汽機帆船,才可以分批開進煙臺、膠州、濟州島、利尻島、大泊、黑水以及定海等地的修船所內,修補下破損的帆布、填塞下漏水的縫隙、更換下老舊的船板、清理下船底的附著物、塗刷下船身的木焦油、檢修下機械部分的零件,而水手們也可以稍微休整、娛樂一下,為半年以後的再一次移民運輸工作做好準備。≤,
1662年4月30日,今年大泊港外的冰層融化得格外早,這會大塊的海冰就已經幾乎看不見了,海面上僅有一些細碎的浮冰在隨波逐流,滿載著一船山東玉米的“貝加爾”號武裝運輸艦,在技術高超的航海長的指揮下,小心翼翼地避開海面上的浮冰,然後開進了港灣內的指定地點,下錨碇泊。
不得不說,“雅克薩”級武裝運輸艦(250噸排水量)真的是黑水造船廠設計的一款經典船型,長寬比放得很大的該船航速較快,船艙容積利用率也較高,甲板還有地方裝上一些小炮,蒸汽系統使用的也是成熟設計,可靠性佳。總體來說,這是一款非常不錯的船只,從某種程度上體現了黑水造船廠的設計與生產能力,曾經在這裏工作多年並培養出了大批學生的蘿拉設計師,應該可以感到欣慰了。
目前,該型船只因為使用者(第三艦隊鄂霍茨克海分艦隊)反映良好,基本保持著一年下水一艘的節奏。聽說黑水造船廠今年年初就已經在準備木料了,打算最近就開工建造該型船只的第四艦“勘察加”號,預計秋天時便可加入鄂霍次克海分艦隊的戰鬥序列當然該分艦隊目前沒戰鬥任務,“勘察加”號多半還是繼續撥給臺灣銀行租用,以發揮其運力。
大泊縣四個鄉鎮經過多年發展,目前擁有上萬人口,經濟已經有所起色,以山野貨、海菜、蜂蜜、木材、牲畜、海產品、高級毛皮、藥材為主要出口商品,每年進出口貿易額委實不小尤其是夏秋季節海魚大量上市的時候此外還有育種中心、馬場、大泊鑄幣所等機構,就經濟層面來說,絕對是全島第一大縣了。
不過,雖然經濟數據超過了黑水縣畢竟相對溫暖一些嘛但與擁有約1.2萬人口黑水縣相比,大泊縣的工業元素還是少了一些。畢竟,磚瓦輪窯、水泥廠、石灰廠、采石場、伐木場、煤礦、面粉廠(工業風車,使用冬春季節強大的西風為動力)、木材廠、造船廠、鐵匠作坊(進口朝鮮鐵料進行再加工)等工業企業並沒有建在這裏,比起工業生產能力,大泊縣毫無優勢,她的強項還是在農業上。
“貝加爾”號上所載的山東玉米有相當部分是在威海衛港裝船,那裏是山東新建陸軍第六師謝遷所部(兵額五千)的駐地,因為向來主動靠攏東岸,一應制度多學習煙臺、福山、文登等東岸直領州縣,並從抗清軍政大學重金延聘了一批畢業生(雖然多是水平不咋滴的末等生)來做基層官員,取代了一些行伍出身的大老粗,因此經濟發展較快。尤其是其農業,目前以玉米、小麥和牧草種植為主,嚴格推行三茬輪作制度,為此不惜重金從濟州島和庫頁島引進了許多大牲口,故發展較為迅速,在養活全衛數萬人口的同時,竟然還有餘裕出口至相對缺糧的大泊縣,已經很說明問題了謝遷這個家奴出身的軍頭一面領著東岸下發的新糧補貼,一邊將庫存的陳玉米倒騰到庫頁島去,這手段也是玩得真溜。
值得一提的是,東岸人從大泊縣引進的玉米、土豆、紅薯等良種,現在越來越在登州府內流行,這在種植習慣相對保守的北方地區可是不容易的。君不見玉米、紅薯等作物明末就進入中國了,但沒有經過馴化,產量也就那樣,根本沒流行開來。與之相比,東岸人設在大泊縣清河鄉的植物園每年都在培養、馴化大量引種的作物,同時用純系分離的方法選取良種,然後再出售到登州地區給農戶種植由於需求量太大,每年這些良種都會引起哄搶,尤其是東岸人從後世帶來的土豆此舉極大提高了登州地區的糧食產量,或許小麥產量的提高還不明顯,但紅薯、玉米、土豆等能活命的雜糧產量提升卻是驚人的,農戶們看在眼裏,自然不會不知道種植這些外來農作物的好處。
甚至於,東岸人的玉米、紅薯、土豆還通過種種隱秘渠道,被擴散到了山東其他府縣,然後北直隸、河南等地的百姓也小規模種植了起來雖然這些作物的種子必然一代代退化,但根底畢竟不差,產量還看得過去養活了三省大量清國百姓,對於北方人口的恢覆還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的,這大概也算是東岸人澤被中國的一面吧。
“貝加爾”號在大泊港卸完玉米後這些陳玉米將運往內陸的南庫頁墾殖區,給滯留在當地的淮安府移民消耗便在港口內等到了五月下旬,然後裝運了一些地下冰窖內儲存的鹹魚、腌肉、幹海菜,物資庫內的彈藥、軍械,部分朝鮮煙草、劣質烈酒,幾十名從本土流放而來刑事犯人(現在黑水成了一大罪犯流放地),便匆匆拔錨起航,朝阿穆爾河口的廟街港而去。
值得一提的是,這批流放犯人是前往新設立的共和縣的,該縣是黑水開拓隊常委、地區專員、黑水縣縣長梁向儉治下的第七個縣級行政單位。共和縣在最近兩年新設立了多個鄉鎮,分別是西山鄉(位於後世索爾涅奇內小鎮附近)、博隆鄉(位於後世埃爾班小鎮附近,位於博隆湖北岸,農業條件還不錯)、東山鄉(位於後世古爾斯科耶小村附近)、田林鄉(位於後世特羅伊茨科耶城附近)和達達鄉(位於後世達達小村附近),加上共和鎮,共五個定居點,總計4846名居民。
這總計還不到五千名居民中的三分之二,是歸化的當地原住民,即廣義上的山丹和野人女真,大概有三千多人的樣子。從數目上就可以看出,東岸人歸化野人女真仍然任重道遠,共和縣偌大的縣域才歸化了區區三千多人,實在是不值一提。要知道,這個年代的野人女真還沒經過後世沙俄的大量屠殺,人口還是很豐富的後世有學者考證明末時野人女真(包括外東北)人口有幾十萬之多,分散在內外東北的廣闊區域內,可惜後來不斷遭到屠殺、捕捉(既有俄國人也有後金),人口數量銳減,比如達斡爾人就在1949年建國時才堪堪達到明末清初時的人口水準不說歸化個幾萬人出來,這三千多人也實在太少了,少到根本可以忽略不計,也難怪東岸本土要不斷往這裏流浪各類刑事犯了。
1662年6月5日,“貝加爾”號武裝運輸艦駛抵廟街港,與它一同抵達的,還有幾艘本土內河運輸公司淘汰下來的72噸級舊火輪,如今都歸了黑水縣交通局管轄,在庫頁島、擇捉島、蝦夷地及阿穆爾河一帶近海或內河跑運輸,以聯絡各地,加快物資和人員的交流。
廟街全縣如今共有五個鄉鎮,作為東岸人設立較早的縣份,目前有居民8492人,在遠近地區絕對算是一等一的人口稠密之地了。經濟上以黑麥、燕麥、土豆種植,牛羊放牧和內河漁業(阿穆爾河裏的漁業資源極其豐富,這也是寒冷地區海域、河流的共性)為主,還算過得去,至少養活全縣這麽多人口是綽綽有餘了,且還能向外輸出一些牲畜、皮革、羊毛、砂金等物,進口商品主要是烈酒、煙草、布匹、鹽、糖及各類生活用品。
廟街港就是“貝加爾”號的終點了,無論是貨物還是流放犯人都將在此地下船,等待進一步的安排(一般是乘坐漁船前往上游地帶),而乘坐“貝加爾”號前來的臺灣銀行代表韓錢(韓可大之子,韓氏兄弟中排行第四)則開始大量收購高級毛皮、藥材、山野貨等商品,準備運往南方出售當然他們也會順帶幫黑水開拓隊政府捎帶一些稅收,多為砂金或皮子,有時也有牲畜抵充畢竟這裏是整個阿穆爾河流域東岸統治區(約有三萬二千餘民眾)內各類貨物的集散地,他們沒必要再往上游地帶行駛。
而與“貝加爾”號不同的是,黑水縣交通部轄下的四艘72噸級內河小火輪則在稍微補給了些煤水食品後,便繼續吞吐著黑煙,小心翼翼地避開阿穆爾河中的小塊流冰,朝上游抵達駛去。他們將一路行經廟街縣、江東縣(目前有約不到3500名居民)、共和縣境內河段,然後抵達更上游的模範堡,將船艙內的武器彈藥、裝具、食品、建築材料及各類日用品輸送過去,然後再從那裏運輸一些牲畜返回黑水縣。
6月17日,幾艘小火輪抵達了模範堡碼頭,並受到此地居民們的熱烈歡迎。在與清廷實際上停火後,這裏便不再有成建制的東岸軍隊駐紮了,取而代之的是以本地居民為主的民兵系統,但數量也極其有限。畢竟,模範堡如今其定居人口不過才區區兩千人的樣子,少得可憐,但應付一般性的防務需求是足夠了。
模範堡並不是幾艘內河小火輪的終點,6月20日下午,四艘小火輪經數天時間的航行後抵達了其最終目的地:搶在與清廷停火前修建起來的哈爾濱堡(位於今哈爾濱市道外區一帶)當然那時候哈爾濱堡才只有一個粗粗的雛形,如今經過一段時間的整修,堡壘整體已經基本完工,但尚有一些外圍設施沒修建完畢,因此這才有了小火輪從黑水縣送建築材料過來的事情。
哈爾濱堡如今共有2200餘定居者,以明人移民為主,另外還有少許歸化山丹土著和流放的意大利佬。因為議和的緣故,他們得以在城外放心地開辟了很多田地種植黑麥、燕麥,目前雖然談不上完全糧食自給,但也能解決很大一部分消耗了,這無疑減輕了物資運輸的壓力。目前這裏駐有廟街縣保安團(原黑龍江保安團已經解散,兵員劃歸各縣管轄)一部數百名騎兵,作為拱衛這裏的武裝力量。
毋庸置疑,哈爾濱堡的設立對於滿清朝廷來說絕對是一個噩耗級別的消息。蓋因其不但割裂了寧古塔轄區,使得西邊很多土著部族被東岸人拉了過去,再不覆為清廷效力;同時也與東北面的模範堡(後世佳木斯市)一起,從兩個方向牢牢鉗制住了沙爾虎達領軍的寧古塔集團大約有數千八旗兵丁,是清廷在附近區域內最大的一股正規武裝力量了使得其如芒刺在背一般,極為難受。
而沙爾虎達感到難受,那麽對阿穆爾河戰區司令江志清中校來說,顯然就是達到目的了。如果能逼走對方自然是好,那樣東岸人可以很輕松地去當地招攬土著,設鄉立鎮,將其堂而皇之地納入己方的統治之中;而如果沙爾虎達或清廷不願意放棄寧古塔而硬挺著的話,那麽也沒關系,東岸人有阿穆爾河、松花江、烏蘇裏江等交通幹道運輸物資和人員,後勤運輸效率極高,加之又有較為堅固的堡寨可以拒守,借沙爾虎達幾個膽子他也不敢舉兵來攻啊,否則分分鐘教他如何做人。
可以說,能夠自由利用東北水網運輸的東岸人,在這裏真是占據了極大的戰略優勢,使得一切局面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別人根本別想搞出什麽事來,正所謂小池無大浪是也。(。)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1662年4月30日,今年大泊港外的冰層融化得格外早,這會大塊的海冰就已經幾乎看不見了,海面上僅有一些細碎的浮冰在隨波逐流,滿載著一船山東玉米的“貝加爾”號武裝運輸艦,在技術高超的航海長的指揮下,小心翼翼地避開海面上的浮冰,然後開進了港灣內的指定地點,下錨碇泊。
不得不說,“雅克薩”級武裝運輸艦(250噸排水量)真的是黑水造船廠設計的一款經典船型,長寬比放得很大的該船航速較快,船艙容積利用率也較高,甲板還有地方裝上一些小炮,蒸汽系統使用的也是成熟設計,可靠性佳。總體來說,這是一款非常不錯的船只,從某種程度上體現了黑水造船廠的設計與生產能力,曾經在這裏工作多年並培養出了大批學生的蘿拉設計師,應該可以感到欣慰了。
目前,該型船只因為使用者(第三艦隊鄂霍茨克海分艦隊)反映良好,基本保持著一年下水一艘的節奏。聽說黑水造船廠今年年初就已經在準備木料了,打算最近就開工建造該型船只的第四艦“勘察加”號,預計秋天時便可加入鄂霍次克海分艦隊的戰鬥序列當然該分艦隊目前沒戰鬥任務,“勘察加”號多半還是繼續撥給臺灣銀行租用,以發揮其運力。
大泊縣四個鄉鎮經過多年發展,目前擁有上萬人口,經濟已經有所起色,以山野貨、海菜、蜂蜜、木材、牲畜、海產品、高級毛皮、藥材為主要出口商品,每年進出口貿易額委實不小尤其是夏秋季節海魚大量上市的時候此外還有育種中心、馬場、大泊鑄幣所等機構,就經濟層面來說,絕對是全島第一大縣了。
不過,雖然經濟數據超過了黑水縣畢竟相對溫暖一些嘛但與擁有約1.2萬人口黑水縣相比,大泊縣的工業元素還是少了一些。畢竟,磚瓦輪窯、水泥廠、石灰廠、采石場、伐木場、煤礦、面粉廠(工業風車,使用冬春季節強大的西風為動力)、木材廠、造船廠、鐵匠作坊(進口朝鮮鐵料進行再加工)等工業企業並沒有建在這裏,比起工業生產能力,大泊縣毫無優勢,她的強項還是在農業上。
“貝加爾”號上所載的山東玉米有相當部分是在威海衛港裝船,那裏是山東新建陸軍第六師謝遷所部(兵額五千)的駐地,因為向來主動靠攏東岸,一應制度多學習煙臺、福山、文登等東岸直領州縣,並從抗清軍政大學重金延聘了一批畢業生(雖然多是水平不咋滴的末等生)來做基層官員,取代了一些行伍出身的大老粗,因此經濟發展較快。尤其是其農業,目前以玉米、小麥和牧草種植為主,嚴格推行三茬輪作制度,為此不惜重金從濟州島和庫頁島引進了許多大牲口,故發展較為迅速,在養活全衛數萬人口的同時,竟然還有餘裕出口至相對缺糧的大泊縣,已經很說明問題了謝遷這個家奴出身的軍頭一面領著東岸下發的新糧補貼,一邊將庫存的陳玉米倒騰到庫頁島去,這手段也是玩得真溜。
值得一提的是,東岸人從大泊縣引進的玉米、土豆、紅薯等良種,現在越來越在登州府內流行,這在種植習慣相對保守的北方地區可是不容易的。君不見玉米、紅薯等作物明末就進入中國了,但沒有經過馴化,產量也就那樣,根本沒流行開來。與之相比,東岸人設在大泊縣清河鄉的植物園每年都在培養、馴化大量引種的作物,同時用純系分離的方法選取良種,然後再出售到登州地區給農戶種植由於需求量太大,每年這些良種都會引起哄搶,尤其是東岸人從後世帶來的土豆此舉極大提高了登州地區的糧食產量,或許小麥產量的提高還不明顯,但紅薯、玉米、土豆等能活命的雜糧產量提升卻是驚人的,農戶們看在眼裏,自然不會不知道種植這些外來農作物的好處。
甚至於,東岸人的玉米、紅薯、土豆還通過種種隱秘渠道,被擴散到了山東其他府縣,然後北直隸、河南等地的百姓也小規模種植了起來雖然這些作物的種子必然一代代退化,但根底畢竟不差,產量還看得過去養活了三省大量清國百姓,對於北方人口的恢覆還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的,這大概也算是東岸人澤被中國的一面吧。
“貝加爾”號在大泊港卸完玉米後這些陳玉米將運往內陸的南庫頁墾殖區,給滯留在當地的淮安府移民消耗便在港口內等到了五月下旬,然後裝運了一些地下冰窖內儲存的鹹魚、腌肉、幹海菜,物資庫內的彈藥、軍械,部分朝鮮煙草、劣質烈酒,幾十名從本土流放而來刑事犯人(現在黑水成了一大罪犯流放地),便匆匆拔錨起航,朝阿穆爾河口的廟街港而去。
值得一提的是,這批流放犯人是前往新設立的共和縣的,該縣是黑水開拓隊常委、地區專員、黑水縣縣長梁向儉治下的第七個縣級行政單位。共和縣在最近兩年新設立了多個鄉鎮,分別是西山鄉(位於後世索爾涅奇內小鎮附近)、博隆鄉(位於後世埃爾班小鎮附近,位於博隆湖北岸,農業條件還不錯)、東山鄉(位於後世古爾斯科耶小村附近)、田林鄉(位於後世特羅伊茨科耶城附近)和達達鄉(位於後世達達小村附近),加上共和鎮,共五個定居點,總計4846名居民。
這總計還不到五千名居民中的三分之二,是歸化的當地原住民,即廣義上的山丹和野人女真,大概有三千多人的樣子。從數目上就可以看出,東岸人歸化野人女真仍然任重道遠,共和縣偌大的縣域才歸化了區區三千多人,實在是不值一提。要知道,這個年代的野人女真還沒經過後世沙俄的大量屠殺,人口還是很豐富的後世有學者考證明末時野人女真(包括外東北)人口有幾十萬之多,分散在內外東北的廣闊區域內,可惜後來不斷遭到屠殺、捕捉(既有俄國人也有後金),人口數量銳減,比如達斡爾人就在1949年建國時才堪堪達到明末清初時的人口水準不說歸化個幾萬人出來,這三千多人也實在太少了,少到根本可以忽略不計,也難怪東岸本土要不斷往這裏流浪各類刑事犯了。
1662年6月5日,“貝加爾”號武裝運輸艦駛抵廟街港,與它一同抵達的,還有幾艘本土內河運輸公司淘汰下來的72噸級舊火輪,如今都歸了黑水縣交通局管轄,在庫頁島、擇捉島、蝦夷地及阿穆爾河一帶近海或內河跑運輸,以聯絡各地,加快物資和人員的交流。
廟街全縣如今共有五個鄉鎮,作為東岸人設立較早的縣份,目前有居民8492人,在遠近地區絕對算是一等一的人口稠密之地了。經濟上以黑麥、燕麥、土豆種植,牛羊放牧和內河漁業(阿穆爾河裏的漁業資源極其豐富,這也是寒冷地區海域、河流的共性)為主,還算過得去,至少養活全縣這麽多人口是綽綽有餘了,且還能向外輸出一些牲畜、皮革、羊毛、砂金等物,進口商品主要是烈酒、煙草、布匹、鹽、糖及各類生活用品。
廟街港就是“貝加爾”號的終點了,無論是貨物還是流放犯人都將在此地下船,等待進一步的安排(一般是乘坐漁船前往上游地帶),而乘坐“貝加爾”號前來的臺灣銀行代表韓錢(韓可大之子,韓氏兄弟中排行第四)則開始大量收購高級毛皮、藥材、山野貨等商品,準備運往南方出售當然他們也會順帶幫黑水開拓隊政府捎帶一些稅收,多為砂金或皮子,有時也有牲畜抵充畢竟這裏是整個阿穆爾河流域東岸統治區(約有三萬二千餘民眾)內各類貨物的集散地,他們沒必要再往上游地帶行駛。
而與“貝加爾”號不同的是,黑水縣交通部轄下的四艘72噸級內河小火輪則在稍微補給了些煤水食品後,便繼續吞吐著黑煙,小心翼翼地避開阿穆爾河中的小塊流冰,朝上游抵達駛去。他們將一路行經廟街縣、江東縣(目前有約不到3500名居民)、共和縣境內河段,然後抵達更上游的模範堡,將船艙內的武器彈藥、裝具、食品、建築材料及各類日用品輸送過去,然後再從那裏運輸一些牲畜返回黑水縣。
6月17日,幾艘小火輪抵達了模範堡碼頭,並受到此地居民們的熱烈歡迎。在與清廷實際上停火後,這裏便不再有成建制的東岸軍隊駐紮了,取而代之的是以本地居民為主的民兵系統,但數量也極其有限。畢竟,模範堡如今其定居人口不過才區區兩千人的樣子,少得可憐,但應付一般性的防務需求是足夠了。
模範堡並不是幾艘內河小火輪的終點,6月20日下午,四艘小火輪經數天時間的航行後抵達了其最終目的地:搶在與清廷停火前修建起來的哈爾濱堡(位於今哈爾濱市道外區一帶)當然那時候哈爾濱堡才只有一個粗粗的雛形,如今經過一段時間的整修,堡壘整體已經基本完工,但尚有一些外圍設施沒修建完畢,因此這才有了小火輪從黑水縣送建築材料過來的事情。
哈爾濱堡如今共有2200餘定居者,以明人移民為主,另外還有少許歸化山丹土著和流放的意大利佬。因為議和的緣故,他們得以在城外放心地開辟了很多田地種植黑麥、燕麥,目前雖然談不上完全糧食自給,但也能解決很大一部分消耗了,這無疑減輕了物資運輸的壓力。目前這裏駐有廟街縣保安團(原黑龍江保安團已經解散,兵員劃歸各縣管轄)一部數百名騎兵,作為拱衛這裏的武裝力量。
毋庸置疑,哈爾濱堡的設立對於滿清朝廷來說絕對是一個噩耗級別的消息。蓋因其不但割裂了寧古塔轄區,使得西邊很多土著部族被東岸人拉了過去,再不覆為清廷效力;同時也與東北面的模範堡(後世佳木斯市)一起,從兩個方向牢牢鉗制住了沙爾虎達領軍的寧古塔集團大約有數千八旗兵丁,是清廷在附近區域內最大的一股正規武裝力量了使得其如芒刺在背一般,極為難受。
而沙爾虎達感到難受,那麽對阿穆爾河戰區司令江志清中校來說,顯然就是達到目的了。如果能逼走對方自然是好,那樣東岸人可以很輕松地去當地招攬土著,設鄉立鎮,將其堂而皇之地納入己方的統治之中;而如果沙爾虎達或清廷不願意放棄寧古塔而硬挺著的話,那麽也沒關系,東岸人有阿穆爾河、松花江、烏蘇裏江等交通幹道運輸物資和人員,後勤運輸效率極高,加之又有較為堅固的堡寨可以拒守,借沙爾虎達幾個膽子他也不敢舉兵來攻啊,否則分分鐘教他如何做人。
可以說,能夠自由利用東北水網運輸的東岸人,在這裏真是占據了極大的戰略優勢,使得一切局面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別人根本別想搞出什麽事來,正所謂小池無大浪是也。(。)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